难忘的小年夜习俗
“我能否将冰花换成窗花,在红红火火里踏上年的脚步。去除夕之夜等待黎明,点燃驱魔怯邪的爆竹,迎接来年富足的生活。“
腊月二十四,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,又到了春节前夕最重要的节点——小年。这一天,大部分中国人要做两件事 一、祭灶 二、大扫除。
从小年夜来看,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。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。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“柴”是民间生活中的第一位。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,更不需牛羊三牲,只需祭上一些“糖瓜”, 让灶神尝点儿甜头,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。还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清水、料豆、秣草等。另外,大年三十的晚上,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,那天还得有“接灶”、“接神”的仪式。
祭灶风俗由来已久。《礼记·月令》云:“祀灶之礼,设主于灶径。”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,以土为之者。那时祀守被列为五祀之一。《战国策·赵策》云:“复涤侦谓卫君日:臣尝梦见灶君,”唐罗隐送灶诗亦有“一盏清茶一缕烟,灶君皇帝上青天”的名句。在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,且历代相沿成习。

至于大扫除也与祭灶有关。
传说,古人认为人身上都有三尸神,与人形影不离。他爱搬弄是非,常在天帝前说民间的不是。在一年的除夕前,还在家家户户的屋檐墙角做上蜘蛛记号,企图让天帝杀了大家。灶王爷知道后想了个办法,就说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接灶前,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,哪户不清洁,灶王爷就拒不进门。大家遵照嘱咐,清扫尘土,掸去蛛网,搞得清清爽爽。除夕夜,天上的神仙奉旨下界查看,发现人间美好无比,根本不像三尸神说的那样。 当然,扫除也是为了除去晦气,让家人远离疫病厄运。民间一般也把这种习俗叫做“扫房”或者“掸尘”。
这道风俗比祭灶的起源更为久远。《吕氏春秋》记载:岁除日,击鼓驱疠疫鬼,谓之逐除,亦曰木难。这项伟大的工作在上古尧舜时期即成惯例。
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。内容有各种动、植物等掌故,如喜鹊登梅、燕穿桃柳、孔雀戏牡丹、狮子滚绣球、三羊(阳)开泰、二龙戏珠、鹿鹤桐椿(六合同春)、五蝠(福)捧寿、犀牛望月、莲(连)年有鱼(馀)、鸳鸯戏水、刘海戏金蝉、和合二仙等等。
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。春节时,民间讲究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。神灵前、大门上、井口、牲畜圈、面粮仓、树上,处处需要贴春联,内容丰富,妙语连珠。







